自來水組研究方向
自來水組研究方向
研究主軸集中於藻類特性與消毒副產物生成研究、高效能混凝劑研發與自來水廠營運管理與碳盤查制度建立。各項研究內容及重要成果概述如下:
Topic I: Characterization of NOM for monitoring DBP precursors
Topic I: Characterization of NOM for monitoring DBP precursors
Topic II: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coagulants
主題二:高效能混凝劑研發與應用
另外,聚矽酸鐵(PSI)主要是由聚合鐵及聚矽酸在特定溫度及固定反應時間製備而成,而聚矽酸鐵可以透過調控矽鐵比,製造出穩定性高且除濁效能佳的混凝劑。除此之外,此混凝劑亦適用於處理半導體製程產生之SiO2奈米顆粒廢水或淨水場高藻原水,其聚鐵的成分能有效將藻類去穩定並吸附,同時,可提升顆粒聚集速度及膠羽沉降性,增強污泥脫水性。
主題三:簡易自來水
主題三:簡易自來水
根據水利署統計資料,本國自來水普及率約莫是95%,亦即,約有5%的國民無法享用到政府提供的高品質自來水,這些國民的用水來源主要來自於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水利署為提升無自來水地區的供水品質,已協助各縣市設置多套簡易自來水設施,但簡易自來水系統多處於偏遠地區或山區,常面臨無人管理或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不足、水費收取不易等問題,本研究中心曾受水利署委託進行簡易自來水系統測試(IS Water)數年,為精進該系統的使用,本研究團隊將IS Water系統與物聯網(IoT)技術結合,透過[水質監測感測器]-[無線通訊網路]-[伺服器]-[個人電腦監視系統]達到遠端監控,並在事件發生時,由遠端操控系統進行系統反洗、初步故障排除,並設置預警應變機制,以達智慧管理要點,另以不同的低成本過濾技術如除砂器、沉澱槽及不同構型、規格之薄膜過濾等技術,達到簡易、低成本、易維護及無藥/少藥的特點,以確保偏遠地區國民的用水安全。而由於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山洪、海嘯等天災發生,或是國際間資源爭奪造成地表水缺乏,如東南亞湄公河近年來所面臨水量減少、湖泊水位低落等問題,在國際應用上,IS water也可做為分散型/聚落式淨水系統,另考量東南亞海岸線綿長、島嶼羅布,本研究團隊嘗試將IS Water系統改裝為簡易海水淡化系統,期在未來可應用於南進交流上。
主題四:家用/商用淨水器
主題四:家用/商用淨水器
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2019年台灣家用淨水器市場包含電動家用濾水器及濾芯已超過50億新台幣,已經是台灣中小企業外銷新興主力之一,本研究中心已鑽研水質及水處理技術多年,深感鮮有學界研究POU(Point Of User)淨水技術,特別設立一關於家庭/商用飲用水淨水技術之主題,重心著重於活性碳/壓縮活性碳棒等抗菌濾芯/濾料改良,以致力於POU飲水安全。咖啡、茶、礦泉水、富氫水等常見市面產品是因娛樂所衍生的水商品,不同水商品可藉由水質調控來達到優質飲用質感,在以POU淨水技術享有安全飲用水外,本團隊也將嘗試研發口感濾芯,以豐富喝好水的飲水樂趣。近年來智慧家庭風氣盛行,家庭飲用水淨水系統也是智慧家庭的重要一環,水質的把關來自於感測技術,家用淨水的線上感測技術必須要有靈敏、準確、便宜等特點,而搭配IoT/雲端系統,除可監測水質、淨水系統效能、濾芯/濾料壽命外,進而可了解各社區、區域的水質狀況,建立水質地圖,以作為國人飲用水研究參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