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危機下一滴都不能少 再生水、海淡水可以有最佳配比?
報導連結: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08
氣候變遷讓極端氣候變成常態,乾旱、缺水進逼台灣民眾的日常。缺水不只是危機,水資源更是產業發展的契機。面對未來可能的缺水新常態,台灣該如何發展水的產業?
台灣正面臨56年來的大旱,抽取地下水、捷取長流水⋯⋯,每一滴可以用的水都得開發、珍惜。不論是為了應急還是長遠儲備,再生水廠跟海水淡化廠也成為選項,但我們只能二擇一?
李鴻源呼籲廣設再生水廠
限水措施開始沒多久,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政府除鼓勵設置節水措施,更應積極興建污水暨再生水廠,解決用水不足的問題。
李鴻源舉例,如果要解決竹科的缺水問題,每天處理將近100萬噸的八里污水廠會是解方兼最大的水源。他說,北部地區的污水集中在八里,污水廠已做到二級處理,只要再加一個再生水廠、升級為三級處理,每天可供應桃園、新竹40萬噸水,一次解決桃竹與竹科用水。
政府緊急推動海水淡化廠增加用水,李鴻源認為,蓋海淡廠需要徵收土地,淡化過程需要大量用電,且拿走淡水後會產出高鹽度的鹵水,若排回海裡還會造成嚴重污染,漁民恐將抗爭。他說,八里污水處理廠可用不到海淡廠一半的錢,提供兩倍的用水。
海水淡化似乎不是台灣的好選擇,台灣只要專注發展再生水廠,就夠了嗎?
「CSR@天下」專訪台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全台唯一同時研究海淡廠及再生水廠的陽明交通大學環工所教授黃志彬,分析再生水廠與海淡廠的優缺點,為台灣水政策提供建議。
問:台灣應該要發展海淡廠還是再生水廠?
答:發展再生水跟海淡水,從各國的使用比例或需求來看,兩者應不能偏廢。這兩種技術產生的水是不一樣的水,水質位階不同,使用者的喜好度、信賴度也不一樣。
如果用水質位階及信心度來評分,海淡水是10分,自來水是8分,再生水則是5分。因為海淡廠產生的水質最好,只是單價高,平均水價是每度28到30元。相較之下,自來水平均為11元、再生水則大約是18元。
三種水的比較
自來水 | 海淡水 | 再生水 | |
價格 | 約11元 | 約28元 | 約18元 |
工業用 | 可 | 可(高階) | 可(低階) |
民生用 | 可 | 可 | 不可 |
整理製表/鄭宇茹
雖然海淡水比較貴,但CP值還是比較高。海淡水可以直接做為民生飲用水,若供應工業使用,通常是比較高階的製程在使用,且工廠內部的後處理相較使用再生水所需的後處理成本較低。
可是有些用途並不需要用到水質又好又穩定的海淡水,否則太浪費了。像是工廠低階用水就很適合使用再生水,因為再生水的水量較大,一般再生水廠每天出水20多萬噸很常見,但一座海淡廠每天要出水10萬噸都很辛苦。
這兩種水各有用途和優勢,要以用途、地區來判斷,不能僅以價格來衡量。
假設超商賣的自來水瓶裝水沒貨了,架上只剩18塊的再生水瓶裝水和28塊的海淡水瓶裝水,你會選哪個?多數人肯定買海淡水喝,但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人,或許會買再生水回家。但他帶回去的再生水,可能是做其他用途,譬如澆花,或是盥洗用,應該不至於直接飲用。
像新加坡海淡水跟再生水「NEWater」的供應是各占一半;中國新興水資源中,是海淡水占6成、再生水占4成,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只發展海淡水或只發展再生水。中東地區只推動海水淡化,有其地區限制。
也就是說,海淡水可以補再生水的不足,兩者都需要。
問:再生水不能喝嗎?
答:再生水水質應該都有達到自來水的水質標準,為什麼沒人拿來飲用?這是民眾心理因素所致。
再生水水源來自生活污水,即便用技術將水質提升,還是有人會擔心有漏網的污染物,像是微量環境賀爾蒙等。但如果作為工業用水,就沒有這個問題。
舉例來說,台積電等企業為什麼要使用再生水,因為是作為補充工廠用水,不是拿來給企業的員工飲用。
新加坡雖然大力發展再生水,稱之為NEWater,但也僅是象徵性地將產出的6%再生水打入水庫,等於是間接進入公共用水,另外高達94%再生水還是給工業用。
為何如此? 因為再生水,無法直接飲用,且老百姓非常抗拒。因此,新加坡政府也改推海淡水。他們也知道貴,但為什麼海淡廠這5年一直蓋?因為海淡水可以直接作為飲用水,老百姓接受海淡水的意願遠大於再生水,這種使用意願已超越海淡水的高成本門檻。
問:海淡廠產生的滷水怎麼辦?
答:現在南寮的海淡廠是緊急應變的移動式小廠,不像澎湖是固定的大廠,且預定緊急運轉到2021年5月底即停供,暫時不太需要做滷水回收。
但新竹與台南預計在明、後年建置10萬噸及20萬噸的固定式海水淡化廠,就要考慮滷水處理及排放問題。
我的實驗室正在協助廠商執行滷水資源化研究,我們希望能將滷水中較值錢的礦物質—鎂提煉出來,鎂在海水裡成分算很高的,海水中其他鹽類如鈣、鈉不值得回收。
如果從滷水中可提煉出高純度的鎂,除了可以降低海淡廠的操作成本,還可以讓滷水中的礦物質降低,減少環境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