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水變資源,邁向循環新未來】
• 噸級模組案例
現場由研究團隊詳細解說流程配置、儀表監測與操作界面,委員們逐一查看原水進入、鹵水濃縮、以及回收產物的各個關鍵單元,並針對能耗數據、膜系統壓差與管線設計等細節提出專業建議。現勘過程中,亦針對模組的維護便利性與長期運轉風險進行討論,讓委員能更直觀感受到此計畫由實驗室走向現地應用的發展潛力。
• 噸級模組試驗流程設計
整體流程以「資源循環」為核心,包含三大程序:
1. 提鈣捕碳 → 透過控制反應條件,讓溶解於鹵水中的鈣離子沉澱成碳酸鈣,達到「碳捕捉」與「資源回收」雙重效益。
2. 提鎂回收 → 進一步針對鹵水中的鎂進行分離,產出氫氧化鎂,可作為產業應用或環保材料使用。
3. 酸鹼再生 → 利用雙極膜電透析,將剩餘鹵水轉化為鹽酸與氫氧化鈉,建立可循環利用的模組廠內再利用系統。
目前各流程皆著手進行參數優化與可行性測試,顯示未來應用在實廠的潛力相當可期。